兰心大剧院华丽的壳和空洞的心 角色缺少情感互动

娄烨的新片《兰心大剧院》2019年就拿到了龙标,但至今未上映,4月初刚刚流出资源。从一个影迷的角度我能给到四星…

娄烨的新片《兰心大剧院》2019年就拿到了龙标,但至今未上映,4月初刚刚流出资源。从一个影迷的角度我能给到四星,并且如果上映的话会去补票。但作为一名想看好故事的观众,本片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影片,当时场刊得分也很低。

电影改编自英籍华裔女作家虹影的长篇小说《上海之死》,号称中国第一部“旅馆小说”,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在上海的国际饭店,原型是当时(1941年)的华懋饭店,也就是今天的和平饭店。

外滩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自己的博物馆讲述历史。

主人公于堇是电影戏剧双栖的中国第一女明星,她表面上应邀回到上海出演舞台剧,实际上带着秘密任务入住国际饭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二战的局势(围绕珍珠港事件)。

第一女星的气场恐怕非巩俐不能呈现,年龄设定都是浮云。

小说最多可以算二流,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写活了于堇这个风华绝代的女明星,辅以76号和共产党等各方势力,共同组成了“孤岛”时期上海暗流涌动的文艺圈。但谍战部分实在是过于儿戏,人物动机也语焉不详,使得全书缺少一个牢靠的根基。

而且这本书曾在2008年被改编成名为《狐步谍影》的电视剧,时隔多年娄烨又选择了这个文本,多少令人匪夷所思。电影沿用了小说的基本剧情架构,但是在主题升华和情节合理性上都下了不少功夫。

比较大的改动一是将小说中才子佳人的戏中戏《狐步上海》改成了描写工人运动的进步戏剧《礼拜六小说》(英文片名Saturday Fiction就出自这里,并且借此反讽了当时文坛中风花雪月的“礼拜六派”),将主场景从饭店搬到剧院。这样改编使得戏中戏里的逃亡、追捕等情节与剧情有机衔接起来,而且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

一号工具人谭呐由赵又廷出演,娄烨和台湾资本一直交往密切。

二是将于堇接近日本海军军官套取情报的方法从纯粹的色诱改为利用与其失踪妻子的相似,在戏中戏里又嵌套了一个伪装的层次。这个计划取名为two-way mirror(双面镜),也就具备了多重含义。

小田切让饰演二号工具人古谷三郎,谍战段落比小说好点有限。

最直观的是于堇获取情报的现场,在镜子里她是妻子百合子,同时他的上级也是养父就在镜子的另一面焦急等待;往上一层是于堇在舞台上的角色秋兰小姐,各方势力通过这出戏审视她,猜测她的来意;最后一层是我们这些看电影的观众,看故事如何上演,问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带着面具。

即使双面镜这个意象能够作为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这个内核也仍然显得空洞,因为每个角色都是这个搭好的台子上的提线木偶,缺少扎实的情感驱动。我认为这是原著带来的先天不足,对故事的修补和完善并不能填补这个空虚,但是这种混沌为影像的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摄影功不可没(曾剑也是演员梅婷的老公)。

贯穿始终的戏中戏通过丝滑的蒙太奇模糊了戏剧和现实的边界,为故事带来了扑朔迷离的悬疑色彩。摇晃的手持摄影带来的仿佛第一视角的紧张感让观众如临沉浸式戏剧的现场,使得剧院后台的枪战段落扣人心弦。黑白画面中细腻的明暗对比和烟火、闪光灯、枪火带来的亮度变化通过光影效果调动着角色和观众的情绪。

闪光灯下的大明星,黑白镜头下用光更显考究。

可以说这部电影真正做到了用镜头和光影讲故事,这才是电影人的手艺,也是大荧幕的优势所在。可惜的是在做到极致的形式之下故事内核没能匹配,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巩俐的表演,让赵又廷、小田切让、黄湘丽、王传君、张颂文等一众演员沦为背景板。

近期另一部热门影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Father)同样是用镜头讲故事的典范,可能胜在情节集中和感情丰沛(讲述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痛苦),收获了清一色的好评,对照之下不免觉得豆瓣网友们一如既往得对自己人苛刻。

关于作者: baoling

更懂你的麻辣娱评,超新鲜头条娱乐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