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我“中国式父亲”李成儒 “北京大爷”教育方式引热议

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让李成儒又一次上了热搜,这标题是他以前用过的——“中国式父亲”。 上次用“中国式父亲”上…

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让李成儒又一次上了热搜,这标题是他以前用过的——“中国式父亲”。

上次用“中国式父亲”上热搜是多年前,李成儒的儿子李大海参加“星二代综艺”时。

他作为助阵的“星一代父母”中的一员,一反其他家长对孩子鼓励呵护的常态。

听完儿子唱歌后对着镜头直言:“唱的都是什么玩意儿,没本事别来。”

李成儒不顾儿子的尴尬,继续说:“除了看上去人模狗样的,你有什么可让我夸的?你现在的人模狗样不是父母给的吗?”

编导上去安慰儿子李大海,却没想到李大海最后的反应,仅仅是对着镜头抿着嘴,苦笑一下:“都习惯了。”

这句话让在场的观众哗然,似乎大家本来期待的是李大海可以和父亲李成儒争执一下,或者再唱一首证明一下自己。

可是他没有,而是选择告诉大家“都习惯了。”

 

一时间,“硬汉父亲”、“打压式教育”,作为热搜关键词登上了各大头条。

而今天,新的综艺《不要小看我》,李成儒又一次以“中国式父亲”登上热搜,只不过这次网友们的评论中,不再是清一色的夸赞,而是多面性的评价。

这样对待孩子真的好吗?所谓的以“父爱如山”、“打压式教育”为标签的中国式父亲真的好吗?

其实这些讨论并不适合李成儒。甚至在他身上,所谓的标签本不应该是“中国式父亲”。

但如果我们细数他的经历并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对待儿子李大海,李成儒其实是一个“脆弱的家长”,甚至偶尔透露出些许令人无奈的“爱无能”。

在李成儒的生命里,父亲的角色本身就是缺失的。

他两岁时父亲早亡,家境贫寒。母亲独自拉扯着包括李成儒在内的11个孩子,因为饥饿,其中两个都夭折了。

在这种必须“想办法讨饭吃”的生活环境下,李成儒早早就不上学了,出来“讨生活”。

十六七岁时他被分配到北京的一家服装厂干活。巧的是,后来不被父亲“关注”的李大海,也是在十七岁退学开始自谋出路的。

说来也巧,命运这种东西有时候就是找上门来给你梦想的,那年李成儒无意间参加了一个工人俱乐部的话剧演出,这件小事激发了他对表演的兴趣。

幼年时期父亲角色的缺失,让李成儒过早学会了自立。

少了他人膝下承欢的童年乐趣,在现实的世界里摸爬滚打,骨头硬得可以。

八十年代,李成儒的演员梦在心底发了芽,他报名了北京电影学院的业余表演进修班。

从表演进修班顺利毕业后,他本以为自己可以从跑龙套的角色做起,慢慢熬成“影帝”,却没想到毕业后,自己离剧组最近的时刻,是在《西游记》剧组里做场记。

《西游记》导演杨洁曾经回忆,李成儒办事能力实在是强,但是性格脾气太冲太直。

整个《西游记》的拍摄期间,导演杨洁迫于压力不得不5次让李成儒离开剧组,换取剧组的和平。

但是最终又都不得不请李成儒回来,因为他负责剧组所有人的吃喝拉撒睡负责得实在是优秀,缺了他剧组仿佛是汽车少了发动机——跑不起来。

李成儒办事能力强,但是脾气差的名头,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被大众所熟知的。

后来李成儒结了婚,生了儿子李大海。一家三口,挤在18平方米的小格子间里。离婚后李成儒身价两亿时,李大海依然和母亲住在18平方米的小隔间里,住了整整28年。

后来李大海赚了钱,给母亲买了套房,因为钱不够没法装修,去找父亲李成儒借钱,被父亲李成儒一顿骂:“没钱买什么房?”吃了闭门羹的李大海却从没说过父亲的一句不是。

在李大海小时候,李成儒已经是成功的商人,可是李大海不但住在小房子里,吃穿用度也全是穷人的标准。一年只能见到父亲两次。

李成儒只有在李大海奶奶催促时,才会带着李大海出去见次面。他说过:“哪个成功的人整天和孩子待在一起呢?”

他的字典里,成功人士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在事业上,而不是陪孩子。

那个时候的李大海是盼望着见父亲的,因为见父亲意味着能吃顿好的,能有那么一小会儿不用挤在18平方米的小房子里。

但见了几次之后,李大海也不那么想父亲了, 因为父亲对自己并不亲昵。

李成儒毫无疑问是个极为成功的商人,他的生意经算盘打得当当响,能白手起家做到超级富豪的级别,说明他智商过人。

而且每次谈起对于各行各业的看法,他都能高瞻远瞩,显得极为成熟。偶尔的直言不讳,显得有钱任性。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李成儒在商业上成就惊人,在许多人买自行车还要攒两年钱的时候,李成儒不到两年买奔驰S600。在许多人工资一年不过几百块的时候,李成儒的服装生意一天成交额60万。

可是谈起儿子,他却总是显得有点别扭。

我们可以发现,李成儒面对儿子,并不是我们热搜中所看到的“严厉”“打压”。他更多的是一种“紧张”甚至是“脆弱”。

所以他选择表现出一种“嫌弃式的鼓励”,想让儿子出人头地的时候,他不会说什么“你可以的,加油!”。

而是选择“唾弃”儿子的现状,打压他,想让他知道现状有多糟糕,他有多需要努力。

访谈里,当主持人问起他对儿子做过的最感动的一件事,李成儒说:“我为了他和老师干起来过,有几个家长能做到这份上?”

说到这里时,李成儒带着有些傲娇的期许望向李大海,似乎期待着儿子给自己一个认可的眼神,但是李大海无奈的笑了。

主持人问:“从那次(李成儒和老师“干起来”)以后,你们关系有没有好一点?”

李大海苦笑:“更不好了。”

李成儒无奈的笑笑,带着一丝孩子般的失落。

但李大海也用自己的方式肯定了父亲。

他在综艺里说过,父亲给自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父亲李成儒的坚强和成功一直激励着自己独立,他的“不管不问”让自己迅速成长为一个“人”。

李成儒也逐渐显露出他“外强中干”的“恶毒父爱”的本来面目,显得有些笨笨的可爱。

面对儿子,他不知道如何扮演起一个合格的父亲角色,这并非是他不负责,而是他童年缺失的父爱让他没有精神参照物,不知道如何成为一个父亲。

后来他几次离异,在爱情里打转,商海沉浮,大起大落……儿子偶尔出现需要父亲帮忙的时候,他选择瞪着眼睛,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自己对儿子的“看不起”。

我们是否可以翻译成“我希望你能比我强,而不是打着我的旗号乱窜”?

“我认为你的歌是在无病呻吟”是不是可以翻译成“我希望你做出更多大气、有分量的作品,当个真艺术家”?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快出来展示展示,看看你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不行回去再练?”

李成儒并不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在亲情沟通上,他缺乏规划,没有做父亲的“思想系统”。一年见两次,未免太少。

在细枝末节的关心上,他不擅长给儿子“添衣加饭”,而是选择“野生放养”的“野狼式教育”。

可我们看到的李大海,温柔谦和,甚至小小年纪,就理解了父亲的性格,宽容着所有人。

我们从没看到过李大海急眼,倒是李成儒,像个可爱的小孩子,动不动吹胡子瞪眼,有话直说。

李大海在一旁默默包容着,忍耐着,理解着。

 

父子的身份似乎一下子对调了,李成儒才是那个幼年经历了太多挫折、长大后又大起大落过的“老少年”,而李大海,像极了一个“看着父亲李成儒长大”的小爸爸。

每当李成儒因为不知如何表达对李大海的爱,开始“打压”的时候,李大海总是温柔的笑着,说着自己的需求,他似乎知道父亲的迷乱,知道他对于感情的“模糊性”,也心疼着他“苦难过的人生”。

李大海总是一针见血的提醒父亲“其实亲人之间需要的是肯定和理解,而不是绝对的对错。”

尽管这提醒李成儒下次一定会忘。但是李大海肯定会再耐心教他一次。

关于作者: baoling

更懂你的麻辣娱评,超新鲜头条娱乐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