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叔疯狂追星少女偶像 跪地痛哭应援

辞掉工作,不娶妻生子,甚至不花时间探望父母,用足以买下一栋房子的钱购买周边无数…… 这,就是日本独有的追星现象…

辞掉工作,不娶妻生子,甚至不花时间探望父母,用足以买下一栋房子的钱购买周边无数……

这,就是日本独有的追星现象。

然而不同的是,双方的角色不是人们一般熟知的“正统”偶像和年轻的粉丝群体,而是不知名的地下女子偶像,和年纪足以当她们父亲的中年大叔们。

十几岁的少女和被归类为社会边缘人物的男性,实际上都在各自领域里处于底层,但当他(她)们互相依存,却形成了日本“畸形”却独一无二的偶像文化。

“这不是一种热潮,而是一种信仰。”

在日本,有一万名以上的少女自称为地下偶像。

19岁的少女“”就是其中一员。

虽自称偶像,但到底和那些已经成名的人待遇不同,里绪常常穿着汗臭的表演服,就连鞋子都已经跳开胶了,还要自己拿胶带粘好。

她很清楚从地下到地上这一步有多难走,也深知做爱豆是有时效的,她才19岁,但在这个行业里已经算“大龄”,未来也不可能终身从事,因此里绪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梦想着未来能成为一名歌手。

除了日常的表演和直播,没有足够的钱去包装、推销自己的里绪,只能不断参加一个又一个比赛,好让更多人了解自己。

她甚至曾独自一人骑着自行车横跨日本、前往偏远的地方去自我宣传,为的就是“哪怕能再多拉到一个人来听我的演唱会”。

但艺人这份工作,付出和努力本就不成正比,里绪的演艺之路总结起来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堆积。

她曾有过为动画配音的机会,结果落选了。

后来得到了为动画唱主题曲的机会,可最后也不是她。

参加各种选秀现场效果也都还不错,但最终却总是落选。

她一直很努力,但就是没回报,成功永远和她差了一点点。

 

可无论被打击多少次,里绪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更加努力!

而同样在为她的梦想而付出努力的,还有她的粉丝们——里绪帮。

一群中年男子穿着花花绿绿的应援服,在里绪的每个舞台下用力挥舞着荧光棒,为她嘶吼、应援、流泪。

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这些人几乎是毫无保留地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金钱和精力。

比如其中一位名叫“孝司”的43岁上班族。

曾经的他和追星毫无交集,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按部就班的生活,准备攒钱和相爱的女孩结婚,不料,对方后来却爱上了别人。

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可再次想起,依然会觉得悲伤……

自那以后,他就把钱全都用来追星,遇到里绪后,他一年看了700场表演,花的钱都够买一套房子了。

但追逐十几岁的少女,并不是像很多人猜测的那样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恋爱幻想。而是因为里绪仿佛一面镜子,让孝司一直拿自己跟她作比较。

年轻时的孝司也有过很多梦想,比如成为探险家,但最后还是屈服于生活,当了个普通上班族。

他的生活平凡且简单,也常常做事失败,之所以喜欢上里绪,就是被她努力表演的精神所打动,看着这个瘦小的年轻女孩,孝司常常思考:“她都能办得到,为何我不能”。

与其说是在追逐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说,孝司在追逐理想中的自己。

也因此,里绪的梦想,就仿佛是自己的梦想。

为了支持她,每当观看演出前,包括孝司在内的几十位粉丝会专门聚集在一起,对着电视练习打call动作,他们不惜匍匐在地,还将舞台称为“战役”。

为了支持她,有粉丝会专门骑着自行车从56公里远的地方跑过来和她见面,然后陪伴她继续完成骑行计划的一段路。

在里绪参加选秀前,这些粉丝们也在计划着如何让里绪赢得更多投票,连应援服的颜色都要仔细考虑。

偶像负责舞台表演,粉丝负责场下的一切,他们像是要共同完成一件大事。

里绪常常说:“让我们一起实现梦想吧!”

但想要长久维系这种关系,靠的绝不是粉丝单面向的无止境付出,作为偶像,里绪也一直有所回馈。

她能记住每个粉丝的名字和长相,甚至能分辨出对方剪了头发。

对待粉丝们的付出更是百分之百地感恩,里绪始终表示:“他们在我的人生中占有很大的地位,没了他们,我什么都不是。”

就连粉丝们购买的周边商品,她也会亲自打包,所谓的感激,从不只嘴上说说。

不可否认,一些私生或者靠贩卖肉体获得人气的“失格”偶像,会破坏人们对追星这一行为的总体印象。

但在日本,更多的粉丝和地下偶像之间都像里绪和里绪帮这样,彼此遵循着规则,知道分寸。

对于粉丝们来说,每次和偶像合照,都很清楚哪里可以碰,哪里不行。

在公司门口等待偶像下班也绝不过分靠近,甚至跟踪,只是纯粹地目送她们离开,不会打着爱的旗号入侵对方的私生活,更不会拿所谓的脱粉去威胁、控制偶像的人生。

舞台上尽情释放爱意,但私下里是两个彼此尊重的个体。

态度虽狂热,但对待这种关系的看法却非常理性,他们并不把台上的少女当成假想女友或是性幻想对象,也清楚自己不可能和对方发展什么关系,对自己而言,那就是一位温柔的偶像,仅此而已。

而对于偶像而言,不论粉丝长相如何、有没有钱,都不能区别对待。

因此粉丝永远不必担心会被拒绝,就算不做任何努力伪装自己,也能够拥有被爱的权利。

外形条件普通的女生也能成为偶像,被社会排斥的边缘人也能被体会爱人与被爱,这种没有条件和门槛的相互依存关系,反而让感情变得质朴,也为双方彼此都提供了一个避世空间。

在里绪的演唱会上,这群中年男子们仰望着自己的偶像,共同合唱,带着笑容尽情流泪。

在这里,跟“同类”在一起,他们不用在乎社会地位,不必担心被嘲笑,在他人会觉得羞耻的年纪,还能用力去呐喊、去歌唱。

或许在旁人看来场面诡异,但在这里,粉丝们只觉得放松又感动。

在压力大、人们普遍缺少自信的日本,和舞台上的女孩一起尽情呐喊、释放,就仿佛大家团结一致在共同对抗着什么。

更重要的是,它治愈了人们内心最无助的情感——孤独。

因追随偶像而找到生活支柱,又因支持着同一个偶像而找到同类。

这些喜欢里绪的粉丝们相聚在一起,变成团结的一家人,看到里绪终于有机会和唱片公司签约,他们激动地呐喊,那种场面,令人很难不动容。

不少人还因为追星而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

比如孝司,在里绪勇于挑战和面对失败的精神的激励下,他下狠心辞掉了稳定的工作,自己开办了公司。

“当上班族永远会有别人替你承担责任,就会慢慢失去野心。我想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想趁现在做点什么,不然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憧憬一个人,就想向她(他)的优点靠近,在追逐偶像脚步的同时,也能变成更好的自己,所谓的偶像精神大抵如此。

在当下这个时代,太多负面新闻,让很多人下意识谈“偶像”色变。

来自外界的教唆以及不少粉丝的过激行为,也让追星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显得越发畸形。

然而追星这一概念本身不应该被嘲讽。

在不打扰、伤害别人,也不过分沉迷于此、荒废自己人生的情况下,追随偶像不是什么该被批判的事。

毕竟,当人有时无法从亲情、友情甚至物质条件中获得快乐时,还能在那个自己所憧憬的目标身上得到些许安慰。

关于作者: mingjuan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