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夺冠感动我的是中国女排 不是电影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成为第一; 2016年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第三。但是2016年舆论的风向是,…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成为第一;
2016年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第三。但是2016年舆论的风向是,我们不需要那么多金牌来证明自己了,享受奥运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不需要体育来激发全民奋进的爱国心,我们可以坦然的接受我们的运动员拼过之后的遗憾落败,我们对于竞技体育变得更加自信、包容。

《夺冠》的核心剧情,就是展现这种转变。虽然这种转变是好的,是可取的,但我却觉得电影选错了主旨。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豪取五连冠,那个时代的中国太需要这些冠军了,为什么?电影里的老教练说,自己出过国,发现中国什么也不如外国的好,所以太想在排球上证明自己可以比外国行了。
所以电影出了很多当时各行各业的人看中国女排比赛的场景,人们需要中国女排告诉自己,中国可以战胜外国。既然中国女排可以,那为什么其他行业不行呢!
这就是中国女排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女排可以被称之为“女排精神”。不要说在中国体育届,就是在中国的各个行业,能被称之为“精神“的情况都不多。

2008年,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战胜了陈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中国女排进入低谷期。电影的开始,就是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之后,郎平回归中国女排,任主教练,开启对中国女排的改革和王者归来。
在讲述郎平带领中国女排进行改革的环节,电影拍的极为坦诚,郎平新锐的想法、新的理念,领导层的疑虑、分歧和支持,都极为坦诚的拍了出来,也是这个时刻,由新女排的演员们来演自己,这种坦诚就更加真实。
甚至于郎平问谁想退出中国女排这种情节,都展现了出来,坦诚了说出了自己为什么要退出的理由,电影也是在这个环节开始对女排精神进行新的诠释。

但是电影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
首先是故事感不够强,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电影篇幅有限,中国女排的故事实在是太长,很难取舍。但个人认为,中国女排的故事是可以拍出史诗感的,也值得拍出史诗感,不应局限于篇幅。
然后就是对新老女排精神的诠释讲述,缺少最核心的燃点和感动的地方,电影对细节讲述的过多,却对最核心的东西着墨太少。
对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之所以被称之为”女排精神“阐述的不够,没办法让人感同身受。在诠释新女排精神的时候,还有一点消解老女排精神的意思,我很不喜欢。

说卸下老一辈的包袱我没意见,说享受比赛我没意见,说竞技体育回归竞技体育我也没意见,但是竞技体育永远不是单纯的竞技体育,就连商业化的以俱乐部为参赛主体的欧冠足球联赛、NBA联赛都不能仅仅称之为竞技体育,都有各种恩怨情仇、有曼巴精神,更不要说以国籍区分运动员、以升国旗奏国歌奖励冠军的国际大赛了。
所以回到中国女排,中国女排精神就是有家国情怀在里面,这不是中国人独有的,只不过是中国人在这方面更加浓烈,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女排在7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时,可以站在最后的”祖国万岁“的花车上面。
我们可以不像过去那样在乎输赢,不像过去那样透支运动员身体,可以接受拼过之后的遗憾落败,但是失去精神是我们无法接受的。
《夺冠》剧组其实有一次很好的机会,但却没有拍成史诗,遗憾。

关于作者: mingjuan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