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建议承受能力差的人不要看 从头狠到尾

《告白》这电影有点可怕,我觉得算是能跟《梦之安魂曲》、《恶魔人crybaby》并列的同类型;只不过《梦之安魂曲…

《告白》这电影有点可怕,我觉得算是能跟《梦之安魂曲》、《恶魔人crybaby》并列的同类型;只不过《梦之安魂曲》还属于有后劲的那种,《恶魔人》则有幻想题材的背景,但是《告白》却是从头狠到尾。总而言之,如果心理脆肉的人,那我建议就别看了;看这种电影是真的可能难受好长时间,看完建议找点讲述人性真善美的东西疏解一下。

不管怎么说,这是日本近年来极其少见的杰作,而且也是日本推理小说改编的杰出代表;
而且中岛哲也是真的人才,画面和音乐都处理得绝佳,简直是没有缺点的好电影;
他的另一部经典,则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他讲悲剧故事可真是妙极了。
“主旨”扣了一点,因为太狠了。
故事模型确实完美,但是真的没必要,不过这也是日本社会派推理的一贯风格;
只是我确实不鼓励这种写法就是了。
没必要,真没必要。

《告白》电影和小说都采用了一种被称为“复调叙事”的手法,这个概念是从音乐艺术中引申来的。
“复调”区别于“主调”(最简单的“主调”就是“单调”),指一部作品中同时存在着多种旋律共同进行;
在文学创作中,“复调叙事”就是指存在着多个叙事视角,通过多名叙事者的描述或者是不同的观察角度。
《告白》中,不同角色相继从自己的角度描述故事:
这一方面能够从多个视角叙述主要事件的不同方面,从而全面地说明主要事件;
而另一方面,主观视角也便于描述各个角色的心理动机和过往经历,从而更深刻地剖析人物和背景。
电影中大量运用了旁白来叙事,这十分符合“复调叙事”的风格;
再配合相当漂亮的慢镜头和配乐,实在是非常精妙的处理。
确实,能把旁白运用得妥帖流畅,这需要极其高明的视听语言来配合;
这一点《告白》做得堪称完美。

然后聊一下背景。
日本推理界中,“霸凌”是一个相当普遍的概念;
而且经过许多杰出作品的剖析,应该说已经相当透彻了。
不过当然,解决办法还是没有,这毕竟不是小说应该考虑的问题。
我很明确地知道,这一现象在中国也很普遍;
不过幸而,相较于日本,中国学校中的霸凌还算是相当轻微了。
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压力可是日本公立学校无可比拟的;
只要人一忙起来,就会少很多闲事,这是很基本的管理经验。
不管中国教育的成果本身如何吧,至少应试教育对于维护社会治安还是很有帮助的。
好事啊,都是好事。

关于主旨,应该最终还是归结为“生命究竟是轻是重”;
当然,这个问题其实挺简单的。
首先,一如既往地,我们得先区分开“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
对于客观视角而言,任何生命都基本是等价的,而且价值并不怎么高;
毕竟,生命个体本来的力量就并不很大,相较于外部环境就更是如此了。
生命在客观视角中的微不足道,其实对应了生命的脆弱;
正因为生命是如此容易被夺走,死亡是如此轻易就降临,所以生命才会显得如此渺小。
(不过我们这里讨论的只是个体,至于生命整体的价值如何,那就要看生命种群的具体结构了)
但是,对于主观视角而言,生命的分量就很可观了。
对于任何一个个体而言,总有一些个体对他极其重要,这种重要性有时甚至是超越生命本身的;
之所以生命对于个体而言变得极其重要,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本身就很脆弱,所以才难以承受生命之重。
因而,不管怎么说,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是正确的;
不过重视就意味着深思熟虑,而深思熟虑就意味着思考、思考和更多的思考,不假思索、理所当然可算不得重视。
我觉得我之所以是一个重视生命的人,正是因为我从很小就开始思考自杀和死亡的问题,而且我不会逃避讨论这种问题;
恰恰是那些自以为不说出“死”就会显得自己温柔善良的人,才是最懦弱卑鄙的,而且这种人还多得很呢。
进一步说,让我们这些生命个体难以承受生命之重,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进化筛选;
只有当我们充分重视他人的生命,并且充分意识到生命的脆弱,我们才能够更有效地生存和延续。
弱小者也有弱小者的生存方式,前提是得意识到自己的弱小;
这是自然界教给一切生命的第一课。

所以,《告白》其实并不是在构建一个犯罪者的“困境模型”;
《告白》整部作品就是为了说服观众,让我们理解并信服这个道理,而且做的也确实不错。
当然,艺术的魅力就在于:
仅仅理解了核心的主旨并不等同于理解了整部作品,好电影只有在看过之后才有可能充分体会;
艺术不是枯燥的说教,因为艺术根本就不是为了说理,而是为了说服,是为了让观众相信。
这就是艺术的独特魅力。

《告白》电影并不长,可以算是一部短篇,这一点和《梦之安魂曲》也很类似;
可能是导演自己也觉得这种类型的电影,根本就不应该拍得太长,要不然也太可怕了。
总之,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要看这种电影,欢乐一点娱乐一点也挺好;
但是不得不说,这电影实在是拍得妙啊。
而且很幸运,至少《告白》最后的情感还是收住了,让观众还有走出故事回到现实的空间;
我还记得这种观点还是李安提到的,也确实,电影终究是一场人造的梦,那造梦者也有让梦中人清醒过来的义务。
到此为止,再说下去就又要回到梦境与现实的问题了;
没必要,真没必要。

关于作者: mingjuan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