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女星郎月婷 低调风格在娱乐圈找不出几个

很少见到郎月婷这样的女演员。 能毫不在意的说出自己“懒散”“不上进”这样自嘲的话。 也能带着大大的笑容说“我本…

很少见到郎月婷这样的女演员。

能毫不在意的说出自己“懒散”“不上进”这样自嘲的话。

也能带着大大的笑容说“我本来就不红”。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话剧表演,郎月婷说自己这辈子都不会成为一名演员。

也是因为那次意外,推着她一步步的和电影绑在一起。

虽然嘴上一直说着“这个角色我演不了”。

但结果往往让人惊艳。

是不是有点你小时候学霸同桌内味儿了?

郎月婷倒是没装,她是真觉得自己演不了,不过是硬着头皮上而已。

用我们编辑部码字一姐的话说:“命运一步步,自有它的安排”。

郎月婷就被安排的挺明白的。

作为本期“电影FUN映”的嘉宾,聊天过程中她说自己一直有个肯定实现不了的理想——做个室内设计师。

当阿看问她,为什么不尝试上上课的时候,月婷立刻摆手:

“不行的,我画画真的不行的,一想到(画画)我就心里发憷”。

标准的郎式否定。

有点萌。

但如果某个角色需要她去了解绘画,她一定会第N次小宇宙爆发,学的有模有样。

这就是郎月婷。

旁人说她懒散也好,不上进也罢,她心里一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认真且从未停下脚步。

对外界的给的“人设”、“标签”视而不见。

自在,满足。

在赶鸭子上架中,活成了很多人理想中的样子。

01
“佛系”这个词真的是非常友好了,按小时候我妈说的话,就是不上进

我五岁多就在学钢琴了。

那会儿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家长都会想培养一下,给选一两种特长,试试看能不能学下去。

当时我妈给我选了舞蹈和电子琴。

但是吧,我是骨骼特别硬的那种孩子。

就像你们之前那篇文章写的,说我劈叉劈不下去,这是真的,我到现在也不行。所以不到两个月就放弃了舞蹈班。

相比之下,我学琴倒是挺顺的。

一开始也没有很强烈的主观意愿说,我一定要弹琴,但在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还真就喜欢上了,一直从电子琴学到了钢琴。

本期郎月婷推荐影片《想飞的钢琴少年》海报

跟电影中的天才少年维特差不多,钢琴给我的影响也很大。

我小时候非常内向,不怎么爱说话,很难和人沟通。

但钢琴是一种展现自我的艺术,你必须要去外放自己的情感。

音乐是不会说谎的,就像我们学琴时有句话说的,一分钟就可以听出一个人的性格。

也是在这样的音乐氛围和练习中,我变得开朗了很多。

当然现在还是有一点社恐,但跟小时候比起来,已经好太多了。

这次放映,选《想飞的钢琴少年》这个片子,也完全是出于我自己的私心。

因为它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钢琴的元素。

维特弹得那些曲子都是学琴时一定会弹的那种,只要声音一响起,立刻就把我扯回了当初那种练琴的环境中。

《想飞的钢琴少年》剧照

他(维特)天赋很高,弹得也好,但我们学琴是很辛苦的,也很枯燥。

有的时候真的是没有耐心继续练下去了,会经历各种心理波折。

好在我妈在学琴的家长里不是很凶的那种,该管的时候管一管,该松的时候也就随手去了。

既然我们普通人不可能有他(维特)那种钢琴天才的经历,看一看过眼瘾也不错。

所以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完全就是一个爽片。

刚做演员的一两年的时候,我还比较天真。

觉得演员是个时间挺自由的职业,音乐也是个时间挺自由的职业,两个自由的东西在一起,怎么也能保证两者都有一定的比例。

后来才发现完全不是这样。

我不可能在演戏的空档,抽出一天八小时的时间去练琴,准备音乐会。

慢慢的音乐这方面的工作就变成了我的一个爱好。

我倒是不觉得可惜。

因为音乐是不会走的,学了这么多年,它早就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每个行业都有迫不得已的一个功利的东西。

日复一日地弹很相近的曲子,就为了比赛能拿奖,这其实是件特别无聊的事情。

很不自由。

《相爱相亲》剧照

相比来说做演员就很有新鲜感了,每个角色都是不一样的,重复性很低。

我真心觉得做演员后,挺开心的。

有想尝试的角色,就去试一试,演一演,没有合适的就算了。

网上好多人说我“佛系”,真的是很友好、很善意的字眼了,用小时候我妈的话说,就是不上进。

但这样的生活我挺满足的。

02
到现在为止,我演的所有戏都不是为了钱,完全是因为我愿意

第一次演戏,是和濮存晰老师合作的话剧(《伊凡诺夫》)。

导演最初只是想找一个弹钢琴的女孩在台上弹琴,找到我其实挺正常的。

但是后来见了导演,他说让我演出一个角色,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拒绝,说“导演我演不了,也演不好。”

但他还是劝我,说你可以跟着来排练,试试。

那我想反正弹琴也得过去排练,那就去试试吧,实在不行就算了。

跟着他们排了两个月就要演出了,我当时给自己的要求是,不要砸在台上,不要影响别人,就这么硬着头皮演完了。

《华丽上班族》剧照

后来想想,其实话剧并不比钢琴演出恐怖。

演奏时要面对的往往是一个特别复杂的曲子,中间任何一个小错误都会影响你,很有可能就接不上了。

我过去一直活在这种恐惧之中。

所以当我话剧的台词捋顺了的时候,我就觉得还好,就算错了也不会很夸张,只要我不懵掉,还能找补回来。

我印象很深,第一天演出的时候,濮哥在后台问我,“怎么样你紧张吗?”

我看了看他,说我不太紧张。

濮哥就特别高兴,说“我觉得这不会比你弹琴更难”,他当时也挺怕我一紧张什么都忘了。

现在想想,要是没有这次演话剧的意外,我是肯定不会走上演员这条路。

因为我从来没主动想过这件事儿,而且真心觉得这也不是一件随手就能干好的事。

在演完(《伊凡诺夫》)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我还在跟着林兆华导演排其他的一些话剧。

然后我音乐学院的一个老师就建议我就说,你既然已经在演话剧了,也可以往影视方面试一试。

哪怕留个纪念也不错。

我想那就试试吧,就把照片给了杜琪峰导演那边,没想到杜导非常快就定了。

然后就演了《盲探》。

我当时已经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心想我脸皮要厚一点,如果杜导当着很多人的面骂我,也不能哭,该学的要好好学。

但是到现在为止他都没有凶过我。

在现场的时候杜导是挺严厉的,但他很懂得保护演员,会去照顾演员的情绪,非常有耐心,他说:“我知道你不懂,不懂是可以学的”。

但是他就很讨厌别人不认真。

也有过自我怀疑的时候。

《喊·山》就是第一次,从开拍到中间就没有过信心。

慢慢地拍了几场很重要的戏之后,发现片场一片安静。

大家都跟你沉浸在一样的情绪中,可能我都已经缓过来了,工作人员还在眼泪汪汪地看着你。

这时候我就觉得,原来我是可以感染到大家的,就有一点信心了。

这种自我怀疑之后每个角色都有,也挺必要的,我这个人有点懒散,很需要一点紧张感。

就像考试,有点压力更容易超长发挥。

《喊·山》剧照

至于接戏的标准,可以这么说,到现在为止,我演的所有戏都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其他任何因素,完全是因为我愿意。

我喜欢这个剧本,或者喜欢这个角色。

人生一大幸事就是你的工作是你喜欢的。我希望在我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一直保持这样,不要亲手断送了这份喜欢。

03
我一点也不介意别人说我“不红”,因为我本来就不红

我有一个常用的表情包,就是一个小佛爷,写着“都行”。

虽然性格这样,但我是一个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的人。

遇到喜欢的事就去做,也不会去计较太多的得失。如果我不喜欢,我就会拒绝,也给自己省去了很多的麻烦。

我希望工作和生活可以分的很开。

演员就是一份工作,你在这个戏里的时候是一份职业,是一个形象。

回到生活里面,越普通越好,想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

我一点也不介意别人说我“不红”,因为我本来就不红。

我对曝光量或者热点之类的东西没有什么感觉,唯一的一份野心就是,作为演员希望喜欢的剧本和角色来找我。

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可以有野心,但也不强求。

我也有朋友是所谓的“红”,他们的生活状态,一是有点累,二有点不方便。

有人喜欢你就会有人骂你。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挺感恩的,活在一个相对来说很善意的环境中。我从别人那接触过他们所承受的不怎么善意的东西,我很佩服他们。

至于会不会因此错过资源或者角色,我觉得这是努力不来的。

我在自己舒服和接受的状态下认真做这份工作,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我可能就不那么喜欢了。

一个人选择和喜好就决定了你要承担什么样的生活,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我挺满意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至于那些非得勉强自己才能实现的“上进”,还是算了,我愿意承担那一部分的后果。

关于作者: baoling

更懂你的麻辣娱评,超新鲜头条娱乐新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