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为了得到认可 忧伤与绝望让他站在优越感之巅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还在坚持看这个破节目。但是上一期,黄奕、倪虹洁、马苏被淘汰的时候表态:她们因为参与了这档综艺…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还在坚持看这个破节目。但是上一期,黄奕、倪虹洁、马苏被淘汰的时候表态:她们因为参与了这档综艺,已经接到了很多影视的邀约。我忽然觉得,跟进是有意义的,至少是流量海的一颗小水滴,汇聚成能让片方感受到的女性能量。
那么具体要讲的事情,相信大家也有所耳闻了。
李诚儒老师走后,一举诚明CP解散,让这个节目略显沉闷枯燥。但是,在前天的播出中,现场焕发了强劲的活力,因为郭敬明和尔冬升掐起来了。

 

 

我大概复述一下现场的情形:当时郭敬明和陈凯歌指导的作品,已经播完了。现场一片和谐,各位导演都「嗯嗯嗯好好好是是是」商业互捧,置身事外。主要的刁难和质疑由观影团来完成。
直到尔冬升导演剧目结束之后,郭敬明开始作妖了,他先用了三个非常重的词语来评价尔冬升的剧目,分别是:遗憾,困惑,不满。

 

尔冬升当即脸色一沉。郭敬明接下来说的话简直是送人头,他说:可能我拍电影比较多,这跟我学的体系不一样。四位的表演空间太小了balabala…
香港工业电影体系锻造出来的尔冬升炸毛了,他说那就是导演和编剧不好咯。
郭敬明慌张中越辩越黑,他补充说明:就是台词太多了,我看不到表演。
尔冬升掐话:你学的体系是什么体系?

紧接着尔冬升开始机关枪扫射,开始自己批评本组的演员,让郭敬明无话可bala。
郭敬明贼心不死,还想把话说完。
尔冬升怒从心底起,斥责郭敬明:你上台前不是说导演手下留情别冲我吗?我刚才有冲你吗?

接着就关麦下台了。
在今天放出的未剪辑版本里,尔冬升还有一句:你知道多少人让我炮轰你吗?

郭敬明现场方寸大乱,情绪郁结,开始梨花带雨嘤嘤嘤。是的,他哭了。胆小、无助又委屈,攥盗了我5秒种的心疼。
10分钟之后尔冬升回来了,他体面地和现场观众、赵薇、陈凯歌都倒了歉。到了郭敬明那里,主动和敬明握了手。

不得不说,毒辣还是尔冬升毒辣。他这一沉默的握手,是言和的动作,却有着万钧分量的警告,这个警告的意思是到此为止。
这样一来,郭敬明看似下了台阶,但是是从台阶上滚下去的,因为他没办法对已经体面结束的争论再强词夺理,只能继续泪眼朦胧,做小伏低。
一直到本场结束,郭敬明都没有走出尔冬升的阴霾,像清晨河畔,一只独此舔伤口的小麋鹿。(本句模仿郭式忧伤)
这是史上最尴尬的冲突,赵薇忙着打圆场,陈凯歌全程一脸笑而不语老奸巨猾的吃瓜表情。

我看完之后,发现这件事已经上了热搜,也就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我的观点如下:
这段话一如往常,只是当下草稿式的感受。结果,这条微博,竟然创造了我在微博的人生巅峰:1000多转发,200多万的阅读量。
让我感到极其惊讶的是,转发和评论的人当中,没有出现一个杠精,一个都没有。
这是我从没见过的网络大和谐,以往哪怕你夸一个艺人帅,都会有杠精跑过来,要求你对这种帅做出符合她内心的形容。
大家都喜闻乐见锣鼓喧天,争先恐后奇思妙想嘲笑郭敬明,好像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正确。

但,我的确不能说这是落井下石或者网络霸凌,似乎用多行不义来总结,比较符合郭敬明的实际情况。
出于人类的同情心,让我产生了一个思考:落到如此人神公愤的境地,郭敬明他到底图什么呢?
按照郭敬明举国皆知的经历来说,一个小镇男孩,从小因为生理缺陷,遭受别人的耻笑和霸凌,他之后所做的所有一切,就是为了得到认可,他在节目当中也屡次哽咽着强调这一点。
我觉得《小时代》的成功,已经帮他完成了这种认可。当然这里所说的成功,并不是艺术上的成功,电影层面的成就,而是作为一个小镇自卑男孩,他向大家展示了,他阶级跃升的最高天花板。
拍摄在他外滩豪宅里进行,堆砌着姹紫嫣红的奢侈品,当红美艳女明星、他想象中英俊模版的男主角们,纷涌而至,簇拥着他完成了人上人的大型宣告。
如果一切止于此,我个人觉得,那是一种适度的哗众取宠。可以与他的童年际遇与生理缺陷相互抵消,取得些许的、来源于慈悲的体谅。
但是小镇男孩得到这一切之后,野心被喂大了,自我认知被蒙蔽了。因为他的成功,让他肯定,猎奇狗血、对阶级的窥私、精致而苍白的画面,是艺术修为的蹊径。
他把中国电影的短暂偏离轨道,当成了最终可以突围的小众审美。并且他发现,这个世界有空子可以钻,他的抄袭,并没有阻碍他,相反,让他走通了一条争议——热度——票房的商业路径。
于是他就抱着这样的想法,做出了失败的《爵迹》。其实《爵迹》的失败,某种程度上已经给郭敬明敲响了警钟。
市场与受众,有时并不傻,而是有迟滞。世界总是有秩序、有体面、有常理、有正义,有审美的,艺术的走位再怎么迂回,最终朝向纤尘不染。
而恰巧,网络的道德标准上升到比以往都来得苛刻,他一个靠抄袭出道起家,靠《小时代》作为代表作的导演,继续走下去就是一条死路,他还要执迷不悟往下走。
我认为郭敬明因为一个导演的基本素养有过付出,他看过好的电影,学过一些电影基本知识,但是他的审美能力与知识储备,还有天赋,完全达不到实操的程度。
他在现场对演员的调教,一字一句地抠,并不是因为他敬业,他并不信任演员,他要郭敬明的分身去演戏,他要过足戏瘾,他沉浸在自己的drama艺术里。
这就是为什么他说起别人的作品来头头是道,你甚至还觉得有点道理,但一到他的作品上映时,你就会恍然大悟,郭敬明还是那个大型MV导演郭敬明。
人们对他碾压式的愤怒,不仅仅来自于他的作品,还来自于他对文艺公序良俗的公然背叛之后,竟然能够自立门派,生生不息,像个取缔不了的邪教。
他讽刺李少红拍电视剧,大言不惭审判尔冬升的导演功力,给何昶希S卡,就像是对正经门派的试图剿灭。
仿佛丁春秋坐在教众的轿辇上,气定神闲地听着千秋万代,一统江湖,这样的江湖,老百姓们能乐意吗?
我并不觉得,郭敬明强大到足以对那些压倒性的讽刺,辱骂,嘲笑置若罔闻。他一定会搜索自己的名字,他只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坦然受领。
维也纳心理三大巨头,对心理健康有三个追求方向的定义如下:弗洛伊德认为,人要追求快乐;弗兰克尔认为,人要追求意义;阿德勒认为人要追求优越感。
(这里的优越感非广义的优越感,阿德勒的理论体系里,人生而自卑,得到个体优越感,比如得到父母关注,成绩好工作优,是人克服自卑,解决内心问题的动力。)我把这三种理论套在郭敬明身上,寻找他的自洽。首先我并不觉得他快乐,他在所有公众场合的表现,都弥漫着一种郁郁不得志的委屈。
我也并不觉得他在追求意义,因为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利他性,一个给观众和社会制造痛恨的人,会追求意义吗?
但是也有可能,郭敬明拥有尼采那样的自信,觉得也许一百多年后,会有人认同他的电影,他的电影有名垂青史的意义。
我认为郭敬明最合理的内驱力,可能还是优越感。他的优越感并不在电影本身上获得。他就是要到达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不在乎正不正面,也不在意道不道德与否,他要的就是由全民公敌产生的悲壮感、孤勇感、委屈感、那源源不断的忧伤与绝望,让他站在优越感之巅。
还有由此带来的全民的关注,讨论,分析,让他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唯一男主角,反派又如何呢?
对于他有限的才华来说,成为众矢之的,才会有众,矢是他唯一的途径。
所以,他的优越感就是他的骂名,在他享受的极致drama里,唾沫横飞的我们,都只是贡献优越感的NPC而已。

关于作者: mingjuan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