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魂本土化改编剧喜人佳作 褚赢成为职业棋手的故事

前一阵的《棋魂》令不少人感慨万千。作为一部漫改剧,《棋魂》打破了以往“漫改必翻车”的定论,以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

前一阵的《棋魂》令不少人感慨万千。作为一部漫改剧,《棋魂》打破了以往“漫改必翻车”的定论,以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合理的剧情安排、巧妙的本土化改编实现了播出后评分不降反升这样难得一见的现象,成为本土化改编剧中一部喜人的佳作。
网剧《棋魂》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棋魂》,原作发行后在日本国民中掀起一波“围棋热”,带动逾百万的青少年重新拾起围棋这项古老的经典技艺,堪称日漫中的一部现象级的作品。

《棋魂》
剧版的《棋魂》对漫画进行了本土化改编,讲述了时光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棋盘,结识了盘踞于棋盘中、等待千年的南梁围棋第一人褚赢的魂魄,在褚赢的带领下时光逐渐接触围棋、爱上围棋,并一步一步朝着成为职业棋手的方向成长的故事。

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
一部剧共情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剧情的质量优劣,更受作品中人物角色立体与否的影响。丰满而有温度的角色能够增强剧作的代入感,使人物的喜乐悲欢鲜明灵动,触动人心。
谈及《棋魂》自然要聊一聊褚赢(漫画中名佐为)这一人物,剧中的褚赢除了有“南梁围棋第一人”光环加持下的高超棋艺外,也会动怒和撒娇,会因为别人骂时光而生气,也会在观战中模仿棋手们不经意的小动作自我娱乐。这些反差萌的设定,使“褚赢”这一形象走下神坛,更具亲和力。

褚赢模仿其他棋手的小动作
此外,剧中的配角形象也十分出彩,龙彦虽因年龄限制无法定段,但却一直坚持下棋,未因生活艰难而放弃;棋盘厂的“大哥”曹旭下棋前必定净手,尊敬地对待围棋,这些配角对围棋的热爱、执着和敬畏,令人肃然起敬,也对围棋更生敬仰。

出彩的配角形象合理的剧情安排
《棋魂》的剧情安排还是很好地把握了节奏进度的。
除了剧的后段为了展现时光棋艺突飞猛进而略显仓促,有些“打怪升级”的爽文感觉外,剧集的整体节奏循序渐进、详略得当、观感舒适。整部剧从时光6岁时初遇褚赢、初触围棋开始讲起,将重心放在主角团们冲段的青少年阶段,与主要剧情关联较弱的童年戏份则较少。

高中阶段的时光
时光冲段的剧情在剧中也有一个较好的还原,从前期初升高,作为一个热爱围棋的普通高中生在围棋和学习间抉择,到后来下定决心进入道馆,一路从二组的屡战屡败到渐渐找到感觉,凭借优秀的成绩升至一组阵营,再到陷入瓶颈又得遇兰因寺师父的指点重回状态顺利冲段。
整个过程较真实地还原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学习围棋、走上职业围棋手道路的过程,虽略为仓促,但考虑到集数所限却也情有可原。紧凑的剧情安排、还原度较高的成长过程,既使剧作情节连贯、毫不拖沓,也增强了剧情的共情力,提升了观众的角色代入感,为后续情感的输出和感染做了前期的铺垫。

进入道场专修围棋阶段 风味犹存的本土化改编
国内大多数翻拍剧最为观众所诟病的是其对极具文化特色的内容的“魔改”,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这些内容的改编往往很难做到意义传达和韵味保留同步。就像翻译中的”信、达、雅”,“雅”的境界往往最难,却也是每个人努力追求的目标。
《棋魂》的本土化改编算是较为成功的。人物背景上,原作中佐为生活在平安王朝,剧版则将褚赢安放在了同样盛行围棋之风的南梁时期。

褚赢的扇子是改编中的一个小彩蛋
虽然应版权方要求褚赢的服饰不能做过多改动,但剧组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褚赢的形象进行了更中国式的改造:将标志性的扇子由原作的日本筷子扇换成了中式折扇,并在扇面上题上了梁武帝的《围棋赋》,保留了人物特色之外又使之更具中式风度。
其他的服化道上也颇见剧组的良苦用心,从剧中时光等人的小灵通、诺基亚,到外出考试住的招待所,再到电视上播的《还珠格格》,小男孩爱玩的四驱车……点点滴滴都是90后的童年回忆;此外在剧中大量出现的回力、飞跃等鞋子也极具中国特色,有着中国的本土色彩。

满满时代感的翻盖小灵通
这些细节之处的本土化改编和中国元素融入,使整部剧既保留了人物的原先风貌,又更贴合本国的文化背景与实际情况,是本土化改编中一份难得的范本。
《棋魂》的良好口碑是背后主创团队与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和付出的结果,其在本土化改编中做出的成功尝试也对其他的改编翻拍剧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固然其中仍然存在人物形象改编后存在缺陷、部分剧情太过仓促等缺点,但总体上瑕不掩瑜,不失为2020年一部出乎意料的惊喜。

《棋魂》
青春、燃与成长是《棋魂》交出的优秀答卷。我们也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这样优秀的漫改剧,让”漫改必翻车”成为只属于过去的论断。

关于作者: mingjuan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