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每个王千人千面 陷入了豆瓣评分的怪圈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时隔两千多年,秦风犹在耳,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统一封建王朝“秦”,究竟是如何成…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时隔两千多年,秦风犹在耳,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统一封建王朝“秦”,究竟是如何成长、裂变、崛起、诞生的?中国电视剧史上,大秦系列可能是唯一一个会用“长达十五年”的跨度去制作、讲述秦国从“天下卑秦,不与会盟”到“扫六合、并天下”、完成中华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大一统的历史系列电视剧。系列诞生之初,观众们就为这种豪情所折服。剧集的质量也没有辜负这股子豪情壮志,第一部《裂变》豆瓣评分9.3分,二三部《纵横》、《崛起》分别9.3分、8.5分。

及至系列第四部《大秦赋》更是万众瞩目,刚一上线豆瓣评分便势如破竹地窜上8.9分。但是,这辉煌没有持续多久,8.9分之后《大秦赋》评分大降,如今已经跌到了6.1分。而纵观这些评分,为黑而黑的声音却一直存在,这便令人不免唏嘘。

从备受期待到评分大降,万众瞩目的《大秦赋》高峰和低谷都来得极快。曾几何时,给予大秦系列无上赞誉的是网友,如今把《大秦赋》推倒在地并狠狠踩上一脚的也是网友。诚然,网友们有做出评价的权利,但在豆瓣评分从8.9掉落到6.1的诡异窘境里,有多少网友是被“《大秦赋》崩了”的言论裹挟着,在没有经历自己思考的判断下,便轻率地与众人合流给出了极端差评?

仅以《大秦赋》为例,影爷今天想与大家探讨的,便是如此一个怪象。我无意强行去改变网友们的思维方式,只是有些不解:当剧评被充满情绪性的观点左右,而这份情绪如流感般大面积地传染,人们为这部剧打出的评分,是否算得上有失公允呢?

12月1日,《大秦赋》正式上线,开画8.9的豆瓣评分,这在今年所有播出剧中是排名第二的好成绩。那时,网友的赞誉也是真诚且真心的:服道化精良,剧的细节也是极佳,看到秦兵简直就像看到了兵马俑本俑。其时,不少评论都认为这部剧改变了历史剧。此前几乎可以说没有一部剧的战争场面如此地写实:一般都是攻城方直接云梯冲城,然后城门打开,骑兵冲进,干就完了。哪里像《大秦赋》这般守城与攻城之间,攻守之势是如此的复杂多变?

就拿邯郸之战论述。先是秦军的先头部队成为炮灰掉入了赵国的壕沟之中,再是面对架设云梯的秦军,赵兵投石放箭,城头之上箭如雨下,延阻着秦军的进攻。就连城下激战,赵军所发射的弩箭都大有讲究,是用大型弩发射的可回收弩箭。发射后再用绞盘回收,在回收过程中还可绊倒秦军攻城所用的大型临车,这种写实且精细化的战争场面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至少是令人耳目一新。

关于演员的赞誉,亦是颇多:辛柏青老师演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秦庄襄王,段奕宏饰演的吕不韦听到孝文王崩逝时的表情真实到令人发笑。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可短短十多天后,剧集的风向完全变了:张鲁一的嬴政太老了,40集了嬴政还没亲政,《大秦赋》是嫪毐传吗?

这些声音响彻云霄,遮盖住了一切,就好像此前那些赞扬《大秦赋》的声音从未出现过。
心理学中,有一种现象叫“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的是,某些时刻事物的身上是有“光环”的,一旦人们被事物的某处光环(优点)吸引,再去看那件事物,则是千好万好,反之则无论如何都不顺眼。

很简单的例子,许多老年人对青年人的装扮一旦看不满意,连带着整个人都认为难有出息,就是此理。

在豆瓣逛一逛《大秦赋》的评论区,不难看出许多评论都是带有“晕轮效应”的情绪性评论,不然实在难以解释评分断崖式地下跌。影爷绝非信口开河,我在34457条豆瓣短评中孜孜不倦地“学习”了一天,发觉许多评论都带有强烈的对比性,包括开画8.9分时的一波五星好评。

因继承了前三部的“秦魂”而受好评,因不像前三部而差评,因张鲁一不像观众心中的“祖龙嬴政”而差评,因嬴政满足不了观众的想象而差评。这些评论都有其理由,但难称全面,便如“晕轮效应”中对年轻人的“奇装异服”戴着有色眼镜的老年人,他们不喜欢年轻人的装束还说得过去,但因此否定年轻人的全部,实在有些片面。

对于《大秦赋》的受众来说,除路人外,是对大秦系列本身就极感兴趣的“秦粉”,对于秦,是自带天然印象的,一旦发现大秦与印象中的不符,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批判一通。而路人又分两拨,一种是有学识的路人,喜好拿着《史记》、《战国策》在剧集中抠细节,以精英视角对《大秦赋》不屑一顾。

另一拨是纯路人,也恰恰是观看人群中基本盘最大的。然而他们真就是一些喜爱看剧打发时间的普通人,既不知道《大秦赋》如何违背了历史常识,也不知道为何大家前脚刚夸完《大秦赋》制作精良,后脚又哭喊着祖龙复生惩罚张鲁一吧。大多随着大流,弱弱在评论区喊上一句:确实很烂。

这也难怪,大秦系列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堪称是历史剧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作为它的收官作,自然是满载期待。只不过期待一旦太过满溢,而无法被满足,人们心中的不如意就容易通过极端差评的形式演化出来,从而连带着将它有的一些优点也一并掩盖了。

当这种期待落空便蓄意差评的心理引发成一种从众心理,并传染一波不明真相的群众后,这种情绪性的评论所造就的评分,能否算得公正,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在大秦系列的四部剧集中,《大秦赋》并不是首位有此待遇的。影爷犹记得《裂变》取得成功之后,一时之间溢美之词遍布。而后《纵横》紧随其后,富大龙老师扮演的秦惠文王只因以一种与原书中截然不同的形象出现,遭遇了许多谩骂和争议,豆瓣评分一度掉落到7.5分。

富大龙老师的演技与表演方式无可争议,但不过是因为当时第一部秦国的形象太深入人心,所以稍有变动,便是劈头盖脸的批评,那种风气至今令人难以想象,亦不愿理解。幸运的是,最终时间证明了一切,《纵横》终究令观众们发现了他的优点,虽然与原著内容有别,但更写实,更接近秦的形象,评分也最终回升到9.3,与第一部《裂变》打平!

童年神剧《西游记后传》也是如此,2000年首播时,几乎是全一星,而如今评分已回升到7.8分。别小看这7.8分,须知这是在当年几乎全一星的情况下缓慢回升的分数,若是00年那一波观众稍微有些理性,《西游记后传》难保又是一部破9分的经典之作,若如此,神剧之名也名副其实了!

由此可见,情绪性的评分究竟多不可取,哪怕终有一日观众开始反省自己,但那些打过的分数,终究是无从更改了。
不知何时开始,互联网上蔓延起一种偏见的风气,在《大秦赋》中这种声音尤为明显。《大秦赋》精致的服道化本来是它的长处,在一开始它的豆瓣评分还在8.9分时,人们对它的服道化也都是夸赞。

可自从评分开始疯狂下跌后,这种声音立刻便转成了:有的剧没有好演员,就开始鼓吹服道化了。

影爷实在不是很懂。难道好的不就是好的,坏的不就是坏的。怎么时间过去了几天,夸一句服道化的含义就转变为了这是这部剧实在无别的地方好夸了?这虽只是小小的评论,其中蕴含的恶意,实在令人不寒而栗。再者,《大秦赋》从来也不止服道化一项优点。影爷开篇即言:它的细节、剧中演员的演技都是经得起精雕细琢的。就拿最新的剧情来说,加冠亲政后的嬴政已经渐渐显露出扫灭六国的霸气,而在赵国一心搞事业的赵悼襄王演技也是爆表,弹幕上到处都是“赵王霸气”的评论。就连那小人郭开,骂他小人的同时也不能不赞上一句:这小人演的真好。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网友的脑补有时确是一种很奇怪的产物。在当前有太多人都在拉踩《大秦赋》的情势下,某些网友随口一句“《大秦赋》服道化做的还不错”,转眼就变成“《大秦赋》也就剩服道化了,其余一塌糊涂”的意思。

连“秦惠文王”富大龙老师都感慨:最近不少师长朋友发我网络文章,看到越来越多惊悚标题,夸我的同时,骂《大秦赋》及张鲁一老师,我很难堪!(富大龙在《国家宝藏》中演了一回秦始皇,备受观众喜爱,时逢《大秦赋》热播,被网友两相对比)

富大龙老师的感慨出自于他迄今为止唯一的一篇微博。网友们对《大秦赋》的谩骂,令他想起了他当年演秦惠文王时遭遇过的痛楚。

富大龙老师对当年的痛楚尚可付之一笑,因为他很清楚,不止是网友,连他也难免会有先入为主之嫌。演《纵横》时,他演的嬴驷风格与秦一、原著小说大不一样,受到无数网友诟病,但他说:这是人之常情。

只是,面对《大秦赋》,面对张鲁一老师正在经历《纵横》与他曾经经历过的一样的窘境,他依然发自内心地倡议:稍安勿躁,待看完整部作品,经过些岁月,将大秦帝国四部系列串在一起细细品味,再做出评论不迟。

这亦是影爷的心声,我多么害怕当年《西游记后传》的惨剧再出现啊!明明一部佳作,最后却需要用20年的时间平反翻案。当然,关于网友们对《大秦赋》的差评,也并不全是跟风黑,许多评论都是理性十足的。目前最为广泛的两点,就是张鲁一饰演的嬴政不够霸气,不符合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形象。第二就是这部剧太拖节奏了,快成宫斗剧了。

可以上两点,我实与富大龙老师怀揣着一样的看法。富大龙老师说:每个王,千人千面。我绝不赞成秦王只有一副“霸气”的面孔。至少,张鲁一老师没有因循守旧,敢于挑战被大家千古以来几乎定性成神的始皇帝,赋予他各种各样人性的、有缺憾的气质。

无论,观众们对张鲁一所呈现的嬴政究竟观感如何,但我认为至少这句话是应该肯定的。

敢于挑战神,把神变成落入凡间的人,这本身就需要勇气。而《大秦赋》到底拖不拖节奏也确实因人而异,有人就喜欢这种合理化改编,有人就巴不得三天亲政,第五天就开启灭国大战,众口难调,即是如此。

毋论如何,一部剧的观看角度,从来不止一个维度。想要了解一部剧,人云亦云并不是最好的方式。眼下,《大秦赋》尚未播完,究竟整部剧的结果如何犹未可知。何不期待一下后续的剧情,看完整部《大秦赋》,再给它一个公正的评价呢?

关于作者: mingjuan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