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六百年我们看到的奇迹 是一代一代的精心呵护

一座城的历史,就是一代一代人的历史,这些历史中不应只有王侯将相,更应该有默默无闻为它贡献的人,而我们熟知的故宫…

一座城的历史,就是一代一代人的历史,这些历史中不应只有王侯将相,更应该有默默无闻为它贡献的人,而我们熟知的故宫,就凝结了这样一代一代人的心血,至今已经屹立于首都中心六百余年,它还将继续屹立着。《我在故宫六百年》为我们展现了一代又一代使之屹立的学者和匠人们的努力。

故宫是它今天的名字,而在此前更广阔的时间长河里,它的名字是紫禁城,从六百多年前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开始修建,经过明、清两代历任帝王的加建,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规模。这座城是怎样建起了的呢?又是如何保持原有巍峨壮阔的面貌直至今天呢?这就要归功于生于斯、长于斯、成就于斯的一代代匠人们了,《我在故宫六百年》就是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匠人们(含专家)为故宫所作的点点滴滴。

紫禁城无疑是明、清两代的政治权利中心,在这里上演过一幕幕风云际会,也历经了一代代的沧桑更迭,唯一不变的是,一旦它有了任何损坏,都将会在第一时间得到精心的维护,而时隔六百年后的今天,这种维护注入了更多的科技含量。从东华门走进去,故宫里正在进行名为“丹宸永固”的文物展览,与这些来自尘封历史的展品同样珍贵的,是这座书写着中国历史的建筑物本身。

从书写历史,到历史本身,故宫用了整整六百年。这里原本是明、清两代王朝帝王们的“家”,曾居住过功勋卓着的帝王,也曾历经过宠冠后宫的妃嫔们,当然也有那些求仙问道、不理朝政的昏君,这些人如今都已入土被历史尘封,而留在此处的,是为了将这历史继承与发扬下去的专家和匠人们。他们热爱这里的一砖一瓦,想让它们能够继续穿梭在历史长河中,安然历经下一个六百年。

或许发现养心殿那独一无二贝壳屋顶的人会被世界遗忘,就像曾经建造它的人一样,但故宫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找到“海月”贝壳,制作出的屋顶小样,也将为未来进行研究的工作者们提供宝贵资料;彩画的技艺早就不被运用,所以需要专家们进行修复和绘制小样,这些小样如今看起来只是精美的赝品,但在未来却是无比珍贵的一手素材。

大家以为紫禁城里全是地道的国产货,但其实这里是最早完成建筑中西合璧的地方,那些漂洋过海来到此处的瓷砖,原产地竟然在欧洲,这些精美的瓷片见证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也昭示着晚清统治者们的腐朽生活。殿檐上的琉璃脊兽早已斑驳,可能需要全方位的替换,而原本专属皇宫御用的造办处早就没有了,工作者们只能追根溯源,最终找到至今存有这种古法琉璃烧制技艺的工厂……

我们之所以喜欢看纪录片,是因为它能够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为我们打开更广阔的世界,让我们涨姿势又长见识。《我在故宫六百年》之所以吸引人,却不止是知识和见识这么简单,这里记录的每一砖一瓦、一梁一栋、一木一石,都是我们华夏璀璨文化的凝结,也是我们不需要从书中阅读、能够亲历的历史,看到这部纪录片,我们知道了为何每次去故宫游览,那里总像是新的一样,既有历史的沉淀,又禁住了时光的打磨。

除了文化之外,这部纪录片更宝贵的是人文的部分,每个在这里工作的人不一定会留下名字,但他们依旧值得我们最诚挚的敬意,他们用自己的一生维护着这处文化宝地,也将传承给更多热爱华夏文明的工作者,这种继承便是生生不息,这个种热爱让我们能够一直拥有故宫,一直拥抱华夏璀璨的文明。

关于作者: mingjuan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