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为了角色能做到什么地步 演员的一切都是为了角色服务

张震的敬业,素来广为流传—— 拍《赤壁》,为演孙权他熟读三国; 拍《建党伟业》,他把民国史熟记于心; 拍《深海…

张震的敬业,素来广为流传——

拍《赤壁》,为演孙权他熟读三国;

拍《建党伟业》,他把民国史熟记于心;

拍《深海寻人》,他考到了PADI潜水执照;

拍《吴清源》,他的棋技直逼专业水平;

拍《一代宗师》杀青,他拿了全国八极拳冠军;

拍《刺客聂隐娘》,他学会了近身剑术……

这一次,在电影《缉魂》里,为了演好身患绝症的检察官,他又用三个月的时间暴瘦24斤。

和张震一起为戏牺牲的,还有出演女主的张钧宁。

为了演好英姿飒爽的女警阿爆,她剪掉了自己留了17年的长发。

演员为角色牺牲,并不是表演的必要条件。

只不过,对某些演员来说,此举确实是帮助他们进入角色最快、最好的方式。

一如张震所说,“因为我比较笨,所以我的方式最直接”。

一直以来,中外影视圈不乏各种各样为戏疯魔的敬业演员。

下面,我们便来粗略地盘点一下。

第一类,技能满格类

代表人物:彭于晏

和张震一样,彭于晏也是圈里出了名的狠人。

基本上,每拍一部作品,他就能成功get到一项新的技能——

拍《海豚爱上猫》,他拿到了海豚训练师资格证;

拍《听说》,他学了三个月的手语;

拍《翻滚吧阿信》,他学习了八个月的体操;

拍《激战》,他学会了散打;

拍《破风》,他拿到了场地专业赛车手证书……

因为练就的运动项目太多,他甚至因此获得了一个外号:演员里的运动员。

最近几年,他不但和多位大导达成合作,还极大程度地拓宽了自己的表演戏路。

这种拓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他超出常人的自律性。

其实,为角色做出充足的技能准备,早已成为很多演员的自我修养。

他们在表演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get了一些“特殊”技能。

比如,张国荣因出演《霸王别姬》,钻研了京剧;张鲁一因出演《红色》,学会做上海菜;苏有朋因出演《风声》,学会了昆曲……

图为张国荣在《霸王别姬》片场

第二类,体重增减自如类

1、克里斯蒂安·贝尔

克里斯蒂安·贝尔素有“橡皮人”之称。

他对体重的严格控制,向来是影迷们热议的话题。

对他来说,增减体重,就像加减衣服一样容易。

早前,那张网友自制的他从2000年到2013年的角色体重对比图,曾在网上广为流传——

而他最近几年出演的角色,体型也有着明显的浮动——

2017《敌对份子》、2018《位居次席》、2019《福特VS法拉利》

由于体重反复无常,所以医生曾不止一次的对他的身体发出危险预警。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置若罔闻。

因为他的出发点,永远只有一个:角色需要。

2、阿米尔·汗

在电影《摔跤吧!爸爸》里,阿米尔·汗饰演的男主在片中需要横跨几十岁的年龄:从19岁一直演到55岁。

表演过程中,阿米尔·汗先完成了19岁的青年戏份。

随后,在短时间内,他又增肥56斤,出演了角色55岁时的发福模样。

之后,他又用五个月的时间,减掉50斤赘肉,练出拥有8块腹肌的魔鬼身材,将体脂率从37%降到9.6%,来贴合角色29岁时的黄金时期。

只看减肥前后的对比图,你就不难发现,这个51岁的国宝级演员到底有多逆天!

3、邓超

在张艺谋导演的《影》里,邓超一人分饰两角。

两个角色在体态方面,简直南辕北辙,一个颓废消瘦,一个勇猛健硕。

导演本想利用特效和化妆来完成两个角色的形态,但邓超为了逼真,要求真实演绎。

于是,邓超在短短半年的拍摄周期里,经历了从暴瘦到增肌的体能煎熬。

他先用三个月的时间,增重20斤,然后又用20天的时间,飞速暴瘦40斤。

最虚弱时,甚至几度在片场晕厥。

4、胡杏儿

港剧《肥田喜事》对胡杏儿来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剧中,她饰演的女主何美田,是一个身材肥胖但乐观善良的婚礼顾问。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在52天的时间里爆肥42斤,从S号一路胖到XXL号。

为了增肥,她不但每天必须吃雪糕、牛排、方便面这种高热量的食物,还必须喝一种厌食症患者喝的全脂牛奶,一瓶有200卡路里。

和魔鬼增肥遥相呼应的,是她拍戏后的魔鬼减肥。

为了重回苗条身材,她用两个月时间,从152磅(约138斤)减到110磅(约99斤)。

她增肥、减肥的全过程,在香港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再加上她在《肥田喜事》中表现亮眼,所以顺势便打响了名号。

《肥田喜事》后,她成功晋升为TVB的“当家花旦”,从此戏约不断。

影视圈里,向来不缺“不拿身体当回事”的演员。

为了最大程度的在外形上接近角色,很多演员都会将自己搓圆捏扁、任意蹂躏。

比如,在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王传君就凭借出演白血病患者,成功告别了“关谷神奇”的角色限定。

为了表现出病人该有的体态,他不但每天跳8000个跳绳减重20斤,还为一段吃饭戏,一晚吃掉44个包子和5碗面。

此外,还有很多演员,在作品里做出过各种各样的身材牺牲。

他们,有的形容枯槁——

迈克尔·法斯宾德(《饥饿》)、

马修·麦康纳(《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杰瑞德·莱托(《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有的拼命增肥——

塞隆增重40斤(《塔利》)

吴慷仁增重40斤(《我没有谈的那场恋爱》)……

第三类,因公受伤类

1、成龙

说起影视圈里的拼命三郎,成龙绝对名列前茅。

业内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

成龙跟斯皮尔伯格聊天,成龙问:你那些恐龙是怎么拍的?

斯皮尔伯格说:很简单,按下按钮,action!倒是你的跳楼特技,是怎么拍的?

成龙说:更简单,起跳,开拍,停机,送医院!

光是成龙一个人的受伤纪录,就足以做成系列盘点了——

1980年,《师弟出马》,鼻骨撞裂;1982年,《龙少爷》,下腭撞伤;1983年,《A计划》颈骨重伤,鼻骨撞裂;1985年,《威龙猛探》,指骨受伤;1985年,《警察故事》,脊椎骨、盆骨移位;1986年,《龙兄虎弟》,脑出血,头骨凹陷……

各种大小伤情,累积下来早已不计其数。

2、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在昆汀的《被解救的姜戈》里,莱昂纳多扮演的种植园主有一场怒拍餐桌的戏。

当时,这场戏反复拍了好几遍,昆汀一直不满意。

最后一次,莱昂纳多的手直接拍到玻璃杯上,将玻璃杯拍得粉碎,顿时血流如注。

当时,看到这一幕,莱昂纳多本人惊呆了。

但因为导演没喊cut,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演下去,还用血凶残地糊了人一脸。

3、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1985年,拍摄《洛奇4》时,史泰龙与老牌动作明星杜夫·朗格有一场打斗戏。

电影开拍前,史泰龙对杜夫·朗格说:你打吧,使劲打。

结果,杜夫·朗格特别实在,只用30秒时间,就将史泰龙打倒在地。

直接一顿胖揍,把史泰龙送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

后来,史泰龙将这种硬汉风范,一路延续了下来。

拍《敢死队2》时,他还因肩部受伤与同在医院治疗的阿诺•施瓦辛格留下了一张极具纪念意义的同框合影。

4、詹妮弗·劳伦斯

为了演好《饥饿游戏》中的精神领袖凯特尼斯·伊夫狄恩,詹妮弗·劳伦斯在拍戏期间曾多次遭遇意外。

拍《饥饿游戏》时,她被自己的弓击中,导致一只耳朵受伤感染,在接下来的6天里失去听力。

拍《饥饿游戏2》时,她因在水下浸泡太久,导致右耳暂时失聪。

拍《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时,因片场烟雾机失控起火,导致詹妮弗吸入大量浓烟当场休克,经数小时抢救才得以脱险。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很多电影创作背后,都隐藏着诸多的血和泪。

很多演员都曾在拍摄过程中,受到过这样或那样的伤痛。

有些伤痛,甚至留下病根,给他们造成了经年累月的折磨。

在镁光灯照不到的地方,永远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

第四类,不疯魔不成活类

拍摄过程中,很多演员都会不自觉地将角色心境带入生活。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疯魔不成活”。

1、王千源

《解救吾先生》里,王千源饰演的劫匪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护住角色身上的那股“狠”,他忍了40天没回家见老婆孩子。

“因为一回家,整个人就会感受到温情,那种狠毒的状态就没有了。”

电影里,他有一场跟女友的激情戏,为了演出角色身上的饥渴感,他提前三天断水,仅靠一点地瓜干、葡萄干续命。

2、埃迪·雷德梅恩

“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曾在电影《万物理论》中饰演霍金。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提前做了许多功课。

不但全面了解了霍金的过往,研读了霍金撰写的图书、提出的理论,补习了大量与霍金有关的影像资料,还深入挖掘了角色的内心。

考虑到霍金动作特殊,他专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观察卢伽雷氏病(渐冻症)患者,并对着镜子反复模仿练习。

最终,通过努力,他不但成为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影帝殊荣的80后男星,还获得了霍金本人的由衷肯定:“有几场戏,我甚至恍惚看到了我自己。”

3、加里·奥德曼

凭借在《至暗时刻》中饰演丘吉尔,加里·奥德曼成功拿下了当年的奥斯卡影帝。

尽管没有刻意增重(年纪大了),但加里·奥德曼还是在做出了充足的准备功课:研究相关资料,拜访丘吉尔的家人,揣摩神情、步态与口音语调……

拍摄期间,每天卸妆回家后,他都以丘吉尔的状态与家人交流。

甚至为了模仿丘吉尔抽雪茄,抽到尼古丁中毒。

与上述演员类似的影视演员,在业内还有很多。

我们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他们有的享誉全球,有的寂寂无名。

虽然他们无法让观众一一熟知,但他们的举动,却无不令人肃然起敬。

此外,我们还需明确一点——

他们的付出与回报并一定成正比。

很多时候,一番心血付出后,很可能会石沉大海,归于平静。

比如,2016年秦海璐为拍摄电影《捉迷藏》,便在地下车库上演了一场惊人之举——

有狗仔跟拍到她家楼下,发现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突然用手掐住脖子,边掐边疯狂甩头,然后跪倒在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

事后,她主动出面澄清,说自己这是一个人在找表演状态。

虽然在《捉迷藏》里,她祭出了十分疯魔的表演,但这部电影依然难掩颓势,只拿到了区区5.5的豆瓣评分。

类似事件,还发生在乔治·克鲁尼身上。

早前,他为电影《辛瑞那》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不但疯狂增肥30磅,而且还为此受了很严重的伤。

片中,有场戏是他施展拳脚功夫,踹飞面前的桌子。

此间,他不小心栽了跟头,导致头部及脊椎受伤,当下口吐鲜血,被工作人员送到医院,接连做了两场手术。

事后,这些伤痛一直困扰着他,让他一度产生想要自杀的念头。

这部电影原本是华纳兄弟在2005年祭出的重量级大片。

但上映之后,它却一度爆冷,因情节复杂、主题模糊而不被观众所青睐。

有网友甚至如此评价它:“这是属于思考者并且让人思考的政治惊悚片,不要试图带老奶奶们去看,喜欢追车、性和枪战的观众最好离远点。还有,建议你找一个聪明点的人一起去,一边看一边给你讲,否则你会因为错过先前一些细节而到最后一头雾水。”

虽然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对于这些付出,我们依然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毕竟,与那些抢占热搜的流量艺人相比,他们至少尽到了演员的天职与本分。

一如陈道明所说,“你演员就应该吃苦,工作要对得起观众”。

很多时候,戏骨之所以成为戏骨,绝不仅仅是因为资历有多深、戏龄有多高、或是入行有多久,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完成了自己对职业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

只要有这种尊重在,他们就称得上是被观众认可的“演员”,而不仅仅是被流量追捧的“明星”。

关于作者: mingjuan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