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江一燕 活成了我们向往的样子

以前古天乐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爱“盖学校”,所以人称“古校长”,不过盖学校归盖学校,不妨碍他继续演戏,尽管岁数不小了,但现在基本上演的戏质量都还算过得去。江一燕则不同,她直接去当老师,去支教,一去就是八年,我不知道她支教的学校名单里有没有古校长盖的地方,若是有,那也是一段佳话。应该说江一燕是个始终

以前古天乐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爱“盖学校”,所以人称“古校长”,不过盖学校归盖学校,不妨碍他继续演戏,尽管岁数不小了,但现在基本上演的戏质量都还算过得去。

江一燕则不同,她直接去当老师,去支教,一去就是八年,我不知道她支教的学校名单里有没有古校长盖的地方,若是有,那也是一段佳话。

应该说江一燕是个始终游离在“主流”之外的演员,我说的“主流”的概念是指——演戏、演戏、演戏的主流演员们,这恰恰是演员的职业,也是他们的生活重心。

所以每当有某某演员获得什么奖项的时候,聚光灯照耀不到的角落之外,江一燕却拿着单反相机在拍照。

想来,也是颇有趣。

这些年,江一燕一直在圈外折腾。公益、摄影,再到现在的设计,她乐此不疲,假设生活是一部电影或电视剧,那她完全是一个充满人生理想和生活质感的女文青主角,但可惜,这是现实,“演员”是她被大家贴上的标签,如此一来,她做的这些事情反倒显得她有些不务正业了。

茫茫人海中找到了你,

你却一如既往地随心所欲。

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正职工作的人是如何有毅力去完成一项长达八年的支教生活的,若是说她凭此来卖人设,那这话就有些诛心了。

人设能卖上八年,而且还是实打实地在支教,这不是一般人能“卖”的。

于是,“小江老师”成了她身上最亮眼的记号,“老师江一燕”比“演员江一燕”更容易让人记住。

但如果再顺着她的人生轨迹去寻觅的话,会发现这个出生于浙江绍兴的女子,身上天然带有江南人物的灵气,可以搞搞音乐创作,发发EP,还能写作,玩摄影,至于“本职工作”——演戏,细数下来有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最佳女配角、澳门国际电影节金莲花奖最佳女主角题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华鼎奖最佳女配角……这几部作品分别是《南京!南京!》、《宝贵的秘密》、《消失的子弹》、《四大名捕》。

看上去不错,但你要问我对上述这些作品有没有印象?

没有。

连她的散文随笔摄影集《我是爬行者小江》我都没看过,因为我在案头笔耕不辍是为了稿费,她则是为了人生。

因此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她就像一个用空气和玫瑰造就的女神,你明明可以看到她,包括她的颜色和流淌在周身的红,但你就是触摸不到她。

于是她就跟这个世界显得太过于格格不入了。

有人说,作为一个演员,她叛逆、随性、特立独行,不喜欢接受访问,不喜欢穿礼服走红毯,不喜欢应酬,不喜欢强颜欢笑。她可能会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管她出现在综艺里有多么格格不入,她大概都在做自己。

确实,用看待“演员”的眼光来评价,江一燕一路走来,没有爆红,没有印象,只有人名念出来的时候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个女演员,演过戏。

但那又如何呢?

若是以刻薄的话语来说,可能会讲她“这样大的人了,又没什么排面,索性做做支教玩玩摄影好了,还能博个好名头……”

也许有道理,不过,你我都不是她,都不是能以她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的。

毕竟当大家都在为这个有些纷扰的世界头疼又心醉的时候,人家还是拿着单反在记录自己看待世界的心语。

如此想,江一燕是极好极好的人,毕竟她活得很像个“人”。

在她的生活里,想必是不用刻意讨好谁的,因为她能跋涉千万里去教书,也能在笔尖上跳舞,还能用镜头或嘲笑、或赞美生活。

说实话,我很羡慕她。

在翻看她的履历时我曾替她哀悼:“乡村女教师”或许是她最拿得出手的作品。

但转念一想,人家乐在其中的时候,是不大会理睬这类无病呻吟的哀悼的。

所以,“期待她的角色”什么的都是一般人场面上的客套话,这样的话大多出现在综艺上赤裸裸的同行之间的仇恨中。

至于江一燕……

风流依旧。

关于作者: dition

更懂你的麻辣娱评,超新鲜头条娱乐新闻

为您推荐